只要一本企划书写得冠冕堂皇,内容又能极尽吹嘘之能力,而制作群名声显赫,这出戏,八成不会有问题。
所以,一家制作公司在戏末开锣前,可以小得只有两个人,一个制作人和打前锋的企划人。
如果再踫到不肯多花钱的制作人,那这位企划者就倒大楣了。
他可能投寄了无数件企划书给电视台,却都石沉大海,而每一本企划书,从节目企划动机、主旨、特色以至四十集大纲样样具备,写完一本企划书,等于完成一部经典之作。但是,如果电视台的企划大爷,看都没看就扔了,那他运纸张费都要倒贴。因为制作人有理由不出分文,只要编一个「能力不足」的理由就行了。
桑榆的状况即是如此,从策划、进行至企划而编剧,一年的光阴如水流失,分文未得,只有等节目演完了,制作人才能大发慈悲分她一杯羹。